甘苦一念,浮生若茶。作为“南茶北引”的产物,山东茶从引进到现在只有六十多年历史。产量低、规模小,山东的茶商茶农便在茶文化和茶叶品牌上做起文章。
拼内涵、拼特色、拼质量,山东茶正在进行一场动能转换。
“南茶北引”艰难成功
7斤卖出了20万元
“山东是饮茶大省,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基本不产茶,‘南茶北引’是山东产茶的标志。”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监事长、济南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刘勇说。
从1956年起,山东开始“南茶北引”。据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创会会长王裕晏会回忆,1956年,山东第一批从南方引进的5000株茶苗全部冻死;1957年又引进4000株在青岛中山公园栽植,仍然没有活;1959年莒县又引进茶种,受寒潮突袭,再加上三年严重自然灾害,“南茶北引”几乎失败。
然而,“南茶北引”的脚步没有停止。1966年,江南绿茶在日照巨峰镇西赵家庄村试种成功,南方的茶树终于在山东扎下了根。该村从此有了“南茶北引第一村”美誉。
“南茶北引”虽然艰难,但是却给北方的爱茶人巨大的惊喜。
如果没人提醒,外人很难想象,日照甲子山上那片原生态的区域是茶田。
崎岖山路通向半山腰,在林间树缝里,大片的松林下分布着半人高的茶树。这里的茶树参差不齐,形状各异,与通常茶园的景象截然不同。
十几年前,日照市甲子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炳冯偶然在山里发现一棵“南茶北引”时遗留的茶树,多年无人管理竟长势喜人,茶叶冲泡出来味道特别厚重。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赵炳冯将一些茶叶种子随意撒在半山腰及山顶上,任其生长。最终,甲子山上发展起了独特的“野山茶”,成为山东茶的“新贵”。而山上的那棵“老茶树”也见证了山东茶叶发展史。
好茶叶离不开好山好水。自从承包了甲子山山场后,赵炳冯坚持封山育林,保持最自然的生态环境。“不使用农药,导致茶树附近杂草丛生,茶树叶子也被虫子啃光了。”
赵炳冯开始在种子上下功夫,经过多年研究,终于摸出了些门道。数年的风吹雨打,一些生命力旺盛的茶树终于活了下来,长成了野山茶。2016年秋冬季节,他将采摘的野山茶研究炒制成冬红茶,7.3斤卖出了20万元。
日照的现代茶园里,采用了无性系扦插繁育技术。通讯员高建华摄
“泰山茶”品牌
历经坎坷失而复得
西湖龙井、碧螺春、铁观音等“中国十大名茶”,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的种植历史,有众多文人墨客“代言”,相比之下,只有60多年历史的山东茶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。
1999年,山东省茶文化协会成立。协会会长侯国云回忆,协会原本想的名字是山东省茶叶协会,可一些爱茶的老同志坚决不同意,他们不肯丢了“文化”二字。这些爱茶人说,茶是有故事的,故事里蕴含着文化,“丢了什么,也丢不得‘文化’二字”。
说起文化底蕴,泰山茶当仁不让。《红楼梦》中有段情节,“怡红开夜宴”后,袭人和晴雯给贾宝玉“沏了一杯女儿茶”,这个“女儿茶”便产自泰山。然而,泰安茶农用“泰山茶”商标时,却遇到了不少困难。
此前,泰安茶农和茶企缺乏品牌意识,没有及时注册商标。1996年,一家台湾企业注册了“泰山茶”,并在茶饮料品类里使用了该商标,泰山本土茶企只能干瞪眼。经过多年的法律诉讼,“泰山茶”地理标志商标终于在2019年回到了泰安。
泰山茶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兆祥很早就在做泰山茶,却因为商标问题常受到质疑。2019年杭州茶博会,他的茶叶名正言顺印上了“泰山茶”三字,吸引了众多目光。“一看有‘泰山’,把所有人都镇住了,都不用打广告,谁能不知道泰山?”王兆祥自豪地说。
同样是打造茶叶的产地品牌,“圣谷山”是日照绿茶的“标杆”企业,曾入选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指定产品。企业负责人高建华表示,他们很早就意识到,日照“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”是块“金字招牌”,所以加大了技术投入和品牌培育力度。
圣谷山是日照巨峰镇一座海拔不足300米的小山,相传该山是孔子的小儿师项橐的故乡。高建华就出生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,对这里的青山绿水有着别样感情。
从创业之初,高建华就坚持做有机茶园。“2014年通过了美国雨林认证,2017年通过欧盟有机认证,2018年又通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有机认证,检测项目多达465项。”茶叶品质的提升,直接使“圣谷山”的茶叶打入了国内外高端绿茶市场。
“做欧盟标准认证,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把茶叶卖到欧美,而是让国内顾客在家门口享受到国际水准的茶。”高建华说,只有知道世界级的高端茶叶是什么要求,才能让日照茶、山东茶朝更高标准发展。
(责任编辑:DF515)
原标题:不光出省还要出圈!山东茶提档升级打品牌,新茶商有新玩法